IMDb:9.0
爛番茄:94%
影評
《黑暗騎士》將漫畫的深度轉嫁到現實上,而非只是講述一個英雄擊敗罪惡的故事,是迄今為止真正取得巨大藝術成就的第一部漫畫改編電影。
電影很沉重,但劇情充滿了緊張與刺激,小丑的演出和電影的視覺美感充滿了驚豔。不管你對好萊塢的商業片有多麼憤世忌俗,也很難不被這樣一部電影折服。緊湊的動作設計,運用了更多角度、更廣闊的視角拍攝方式,近乎完美的畫面令觀眾震撼與激動。
在概念上、創作、演出和導演等方面,它超越了所有《蝙蝠俠》系列,甚至超越了它令人驚歎的前集。這部諾蘭執導的《黑暗騎士》續篇,是一部黑暗、複雜又令人心神不寧的電影,呈現出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極致,一位超級英雄在身心的恐懼與噩夢中不斷地成長。
演員
克里斯汀.貝爾 (Christian Bale) 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,隨著年紀的增長,看他演戲真是越來越過癮。若想感受他的演技能力,我推薦《金陵十三金釵》、《頂尖對決》、《燃燒鬥魂》和《瞞天大佈局》這幾部電影。
希斯.萊傑 (Heath Ledger),史上第二位死後才榮獲奧斯卡殊榮的演員。至於評價,我想引用以下幾位的訪談就很會清楚了。
- 李安導演受訪時曾表示:「大家看到傑克尼柯遜演的小丑很好玩,希斯萊傑卻是把他的靈魂放進去裏面來演,那正是可怕的地方,你們看預告,他只有幾個鏡頭,已吸引大家想去看那部電影,我卻很焦慮要不要去看,甚至會害怕去看,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會有甚麼反應。」
- 米高.肯恩受訪時也坦承曾被希斯.萊傑嚇到過:「初次見他(希斯)的一場戲,他渾身是血,像旋風般從電梯出來,我嚇得說不出話來,工作人員提醒輪到我說台辭,我還反問『甚麼事』,他扮演的角色,像是從異時空跑出來的人物。」
- 導演克里斯多福.諾蘭表示:「當我看影片時,希斯不是演員,不是我的朋友及工作夥伴,他就是『小丑』,他已經居住在那個角色裏面了。」
米高.肯恩 (Michael Caine),得過兩座奧斯卡影帝和終身成就獎的活化石演員,全身散發出英倫爵士的氣息,擔任管家阿福實在太適合不過。
整部電影的精華預言與智慧解析,大部分都在阿福的話語中,大家在看這部電影時,建議大家多留意阿福的對話。通常有摩根.費里曼在的電影,這種解釋的角色幾乎都是他來做的,他有一雙說服性的眼神和充滿磁性的聲音,想當然這種工作交給他是最適合的,不過在《黑暗騎士》裡,米高.肯恩同樣也擁有這樣的特徵,但他多了一份英倫的紳士感。
“忍耐,韋恩少爺,忍受下去。他們會因此而恨您,但這才是蝙蝠俠最堅強的地方。他可以被驅逐,他可以做出別人都無法面對決定。正確的決定。" – 阿福.潘尼沃斯
總結
《蝙蝠俠》已經不再只是漫畫故事了,克里斯多福.諾蘭執導的《黑暗騎士》跨越了它的本質,成為一部引人入勝的災難片。整部電影的演出、執導、劇情和超高級的後製技術,創造出令我們關心的角色與故事,《黑暗騎士》和之前程度還未較深的《鋼鐵人》系列重新定義了“漫畫電影”的可能性。
在近期的高端漫畫英雄片中,可以看出一些根基上的改變。陶比.麥奎爾飾演的《蜘蛛人》系列可能是傳統漫畫電影的最高點了,而之後的漫威和DC系列的英雄電影,則將這塊領域帶往更高的層次。導演們開始理解到,漫畫讀者們從這些故事中所感受到的,是有更深層的恐懼、創傷、幻想與希望。而《黑暗騎士》則是在這塊新的領域中成就最卓越的。
《黑暗騎士》不是一部單純講善與惡的故事,的確蝙蝠俠代表善良,小丑代表邪惡,但蝙蝠俠的出現也帶來了比以往更複雜的議題:高譚市民的騷亂,認為他濫用私刑,並將警察和市民的死亡怪罪于蝙蝠俠。而小丑也並非只是一個反派,他用高超的惡魔式行徑,使他的敵人陷入道德的兩難。在《黑暗騎士》系列中,諾蘭將裡面的角色帶往至更深更廣的人類情感裡,例如布魯斯.韋恩從掙扎困惑的泥沼裡掙脫,藉由英雄式的流亡放逐,來發現這位英雄真正的偉大之處。
p.s. 在漫威(Marvel)跟DC系列,個人一直是比較偏好DC,整體對我來說非常有魅力與吸引力,除了故事內容之外,在角色的刻畫與外觀也是我喜歡的類型;故事方面比較多社會黑暗面,整體的造型與風格也極具美感。而蝙蝠俠和超人的故事我認為是DC風格的主要核心,他們的理念和價值觀面對社會現實的衝突,帶起整個宇宙觀故事,兩人藉由光明面和黑暗面來相互幫助這個世界。
精選名句:
“Because sometimes the truth isn’t good enough. Sometimes, people deserve more…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."
“因為有時候事實是殘酷的,有時候人們值得擁有更多,這麼做是為了讓人們相信他們的信念,不讓他們失去信心。"
延伸閱讀:
[專題] 面對票房兩極化的DC系列《自殺突擊隊》、《蝙蝠俠對超人:正義屬光》是哪裡出了問題?